雷阳新 发表于 2022-3-22 03:57:56

烟台自贸试验区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0余项 创新路上,走出“国际范儿”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2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王聪 朱先俊 摄影报道)自贸区,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窗口,彰显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进取态度和合作善意。创新,则是自贸区强势崛起的最“硬核”支撑。

烟台自贸试验区通过发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韩(烟台)产业园、烟台综保区西区三个国家级园区和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中日产业园政策优势,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创新平台等方面大胆实践,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风从海上来,如今,一个贸易更加便利、投资更加开放、发展更加充满活力的自贸试验区,让世界的目光在此聚集。

制度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2019年8月26日烟台自贸区获批,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国家试验”就此启航。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成功获批,是继1984年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2017年被列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之后,烟台面临的第三次重大发展机遇。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要求,围绕总体方案试点任务落实,强化系统集成创新,扩大高水平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全面起势、开局良好,实现以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5实际外资和1/3外贸进出口。截至目前,100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3项;推出“跨国审批”“跨国包机”“涉海金融”等制度创新成果70余项,其中研发测试车辆监管创新、海洋生物资源生态修复、破解海洋牧场融资难题、依托自贸区改革发展蓝色经济、万华化学国企绩效管理改革等8项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1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YNdrIY5TkyFKp

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

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优化政务服务20条,在全国首创推出跨国办制度,7个国家10余位境外投资者不出国门,即可快速获得境内市场主体资格;全省首设企业服务专区,从注册登记到刻章、开户,全流程2小时办结;大力推行“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88%可比事项为全国最快水平。全国首创“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形成从选址、设计到验收全链条,从项目洽谈到达产全周期的制度集成创新,从拿地到开工最快2个工作日。

一流的制度创新生态正在形成。在自贸试验区,创新逐渐成为一种风尚,保税维修新业态从无到有,跨境电商新模式快速发展,保税混油、混矿新业务逐步推开。落户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国率先组建海洋经济特色支行,全国首创了多方联动“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模式、闭环管理联动机制破解海洋牧场融资难题、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新模式助力自贸协定落地,全省率先成立国际人才集团、出台外商独资培训机构办法,创新解决现代汽车研发车辆诉求,为更多外资汽车研发中心进驻中国提供制度保障。

人工智能“赋智”企业的烟台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是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大特色。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之一,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针对以往产业智能化过程中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思路不清晰、技术缺乏、升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主导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YNdrJ03gEIbXN

烟台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

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国珍”牌破壁松花粉与竹康宁为代表的多种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等近百个品种。工厂自动化程度高,但在产品质检方面需要人工,尤其在产品封盒袋数检测和封口夹粉检测两个场景上,困扰公司多年,曾寻求国内外众多服务商,一直未找到满意解决方案。

针对痛点难点,新时代与华为合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创新,研发自动化的封盒袋数智能检测和封口表面夹粉智能质检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对产线产品进行实时、全面检测,解决现有人工抽检率低、实时性低、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升抽检准确率和效率,降低不良品率。每条产线的检测由抽检变为全检,检测时间达到毫秒级,检测准确率超过95%,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减少因质量问题产生的纠纷及赔偿,提升公司整体智能化生产水平。

无独有偶。山东宝源生物联手华为,通过数据仓库DWS、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等技术服务,搭建了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基于华为云ModelArts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算法训练和模型部署,实现了自动进行病虫害类型的判定功能;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高速安全的信息传输通道,利用华为云部署方式,实现了远程数据传输。

通过智慧农业平台,打破了传统农耕方式,帮助用户实现了快速有效的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分析、数据展示功能,切实有效提升管理效率。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的远程病虫害分析,帮助农民快速识别病虫害种类并自动给出农作物防病治病建议,助力宝源生物打开了更多的市场。

科创平台加码发展“含新量”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从诞生起就自带创新基因,承载着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使命,始终走在同批自贸试验区前列。日前,烟台市确定重点建设的8大市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其中烟台片区有三大科创平台入列,分别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实验平台以及烟台中关村科技成果中试服务平台。

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载体,科技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烟台片区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和重大项目实施,以中科系、高校系、国际系、企业系和省实验室、创新创业共同体为重点,加快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引进建设工作,全力打造科技平台新极点。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1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济大学烟台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烟台先进材料联合创新研发中心、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精尖”科创平台相继落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不仅有列入市级重点建设的科创平台。在烟台片区一大批旨在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重量级”平台已经落地、生根、结果。

自贸区通过深化与“中科系”的合作共建,与中科院兰化所合作共建的“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完成注册,首批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20个科研项目已陆续入住。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共建的“中科院烟台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已由中科海洋微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个项目陆续入驻。

与“高校系”的合作共建也成果颇丰。与清华深圳研究院合作共建的力合(烟台)创新中心,是深圳清华研究院在北方布局建设的第一个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共建的烟台清科嘉机器人化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已经完成了智能分拣高速机器人等3个项目研发工作,获批发明专利8项,相关项目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山东省第四届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西安交通大学(烟台)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研究院,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蒋庄德院士、欧洲科学院安德森·林奎斯特院士、“长江学者”赵立波教授等21位行业技术专家,开展了微压传感器制造技术等6个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山东大学先后共建冰轮山大氢能技术研究院,开展了大型氦气压缩机等6项关键技术研究,其中氢能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等3项技术已完成产业化,相关成果申报发明专利15项,并获得2019年机械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上海交大先进材料联合创新研发中心,目前入孵企业10家,团队18个,促成产学研项目18项。

面向未来,烟台片区科技平台建设还在不断加码

去年底出台的《科创平台六个体系》旨在通过构建大实验室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和转化平台、企业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国际科创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六大体系”,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精准配置,探索开放式自主创新生态建设,推动全区发展由“开放引领”向“创新开放引领”迈进。

在大实验室平台体系建设方面,烟台片区将建成启用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聚焦材料领域及绿色制造科技前沿,按照“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加速基地+科创总部基地+产业发展基金”五位一体功能布局,打造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创新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柳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烟台自贸试验区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0余项 创新路上,走出“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