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123456 发表于 2022-3-20 11:20:06

罗麦朔《嗡喽咪》山城首演 彝族童真童韵打动人心

月亮从山那头升起来了,孩子们围坐在坝子上,手拉手舞蹈歌唱,月色渐深,游兴正浓,山间泉水淙淙,布谷声声,孩子们困了,月亮也要睡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青年作曲家罗麦朔民族管弦乐新作《嗡喽咪》勾勒出的这个画面,带给山城观众一个美妙夜晚。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RATI0wO6X11wn8

青年作曲家罗麦朔。

25日晚,在重庆民族乐团“秋来秋去”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上,罗麦朔与《嗡喽咪》首度在渝亮相。清新、纯真、远离喧嚣,干净剔透的彝族山区儿童生活场景,在音乐的叙述中变得立体形象,观众席上不少孩子和家长被打动,热烈鼓掌。

年轻的罗麦朔现在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曾在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多年,并以全优成绩获得副博士学位。这部《嗡喽咪》正是他学成回国后,在家乡贵州采风所得。

作品包括《月亮》《撒麻》《咕咕嘀》《阿西里西》四个乐章,聊起创作缘由,罗麦朔这样解释,“2014年,我在世界合唱大会上听到一个日本童声合唱团的演出,深受打动,甚至有些曲目连成年人都唱不了,我开始思考,中国的音乐教育需要好作品,需要花心血创作,再由优秀的人演奏,这样才能达到世界水平。”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RATI0we4isRWoS

于是,2016年他去到贵州山区采风,当地小朋友清澈的歌声十分动人,当时他就想,应该把这个声音带出来。“因为交通不便,彝族儿童基本只能在偏远山区生活,他们所接触的劳动生产,喂鸡、养羊、看鸟,看到的高山、花木、飞鸟,以及对大人们劳动成果、家乡美景的赞叹,与小伙伴的游戏等,成了他们的歌唱内容,非常纯粹,于是我写了出来。”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RATI0wnA1UDBjV

“秋来秋去”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指挥、重庆民族乐团团长何建国对这位年轻作曲家赞不绝口,“中国民乐本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国家富强,民乐正越发震撼欧美音乐界,罗麦朔这样的年轻人善于发掘祖国音乐宝藏并发扬光大,这种努力令人敬佩。”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RATI0wxAWvbZ9J

当晚的音乐会上,重庆民族乐团还演绎了赵季平作曲、改编自古曲《梅花三弄》的民族管弦乐《国风》;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展示了千年乐器连珠迸发的惊人炫技;乐团首席王亚利与大提琴首席王凝演绎的二胡、大提琴与乐队《相望》也情意绵长,感人至深。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胡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罗麦朔《嗡喽咪》山城首演 彝族童真童韵打动人心